第五十六章 吴晶与于总(5/6)

信得过的呢?以往,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某要是去外地就任一把手,都会带几个铁杆兄弟过去,上面为了新上任的领导好开展工作,一般也会默许。要说,王书记在这方面还是做比较好的,他从黄平县过来,没带一个。现在的关键是动谁呢?当然,县委书记要动,一般都是科级部。要动副县级部,还得要市委领导说了算,县委书记只有建议推荐权。级以下的部,除非特殊况,县委书记一般不会管到那一级去。最惶恐不安的自然就是些科级部了,特别是平时和上面关系处理得不太好的科级部。科级部动了,他下面的部迟早也会相应而动的,这就像一根链条,一环扣一环,出不得半点差错,否则政令就很难畅通。这样一来,整个县委县政府大院都有些心浮动了,三一群,五一伙,嘀嘀咕咕、上蹿下跳。然而,急也没有用,王书记来长丰县的时间还不长,他们与王书记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往,也就只好听天由命了。

官场上,每当要动动部时,几乎事先都会有些谣传,而且谣传还很准确。这些小道消息也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,有些好事者曾对此做过分析,认为这些消息的出处不外乎就这几个方面:一是被提拔者在某些场合不自禁地自己说出来的;二是提拔者有意放出风来,想看看社会上有什么反应,如果反应不好,阻力较大,就暂时不动,说是谣传,如果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,就正式提到桌面上来按组织程序“议一议”;三是某些善于对领导察言观色的聪明,当他发现领导突然对谁赞许有加、异常亲近时,就推测谁有戏了,于是就悄悄传开来了。

这次也不例外,小道消息很快就得到了证实。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,王书记突然说话了:“今天还有一件事上的事,需要大家议一议。有的领导一上来,就大量地换,我对此是不大赞同的,这样做不利于稳定,不利于工作的连续。我是边了解边调整。不管是谁,只要工作做得好,我们就要重用,你有多大才,我就给你搭多大的台。我们做领导的,就是要善于用,用所长,尽其才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的积极,把工作做好。同志们,我们长丰现在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,‘良将’难觅啊,在我们长丰,决不允许费一个真正的才。我虽然来长丰时间不长,但也有好几个月了,也了解了一些况,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意见,说出来让大家议一议。一个是通局的问题。刘长宁同志还在住院,而通局当前的工作又十分繁重,特别是这个888国道,省重点工程,工期排得特别紧,刘长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