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有意(1/4)

吃饭时候,大伯来串门,商议他家卖绳,和箩筐搭配卖的事。

按祖上规矩,这编织箩筐、绳、麦秸帽,原是一家子都做。近七八年,革命化了,家里原来悄悄经营的药厂、火柴厂充了集体,都不让自家做了,光靠生产队,明显,连吃的都勉强,零星花销,就更别指望了,一年活到,全家能分到手三十五十元钱,就是上好年景哩!

所以,五家一商量,把祖传的物件,都拿出来。一家蹬绳子机,卖绳,一年下来,也有千把块收

三家编织荆条,不过,编织东西不一样,二伯家编织车上用的前后挡,三伯家编织存粮用的圈、大箩筐之类,刘作伐家,编织小件箩筐。五叔家,有台老缝纫机,家里就加工零星衣服。

每家都有自己额外收,算是祖上有眼光。

大伯过来,就是商议,几家买卖,能合并外卖哩,就互相捎带,原来各自买卖,窝工哩,开销也大。

“中哩,中哩。”刘语阵一听,太合心意了,早就想这样说,可怕家说,自己知道家家底,惹闲话。毕竟现在,和祖爷他们做生意时候,大不一样了。那时候,可以背着村里,现在,自家不抛露面,啥事也做不成哩。

“咱们五家,还是三辆自行车。嗨,本鬼子留下的东西,就是好用!一次运不了多少东西。生产队的马车,轻易不外借,咱咋着运货哩?”大伯发愁。

可不是,单打独闹,成本就高了,以前没少为这事犯愁。

脆,咱不是有老木,做辆轻便木车,买上胶,自行车带着,就比拉着快哩!”

“咱村里还没有谁家有这样车哩,不怕队里说闲话?”

“咱活动活动,你家老二,去大队部,余下谁家孩子,在队里当个队长,上下有,咱就不怕别呲牙了。咱祖上规矩,该变一变哩,总不能,一直躲在后。该走在前面的,就该亮相。这和祖上那时世道不一样哩。”

“也是,咱五家,不少,近七十。没有掌权的,就容易受窝囊气。”

大伯、二伯虽然不像祖上,男孩大都娶三房五房媳,可也赶上个尾,娶了两房婆子,每个媳跟前,都有五个孩子,所以负担也挺大哩。不想些巧办法,子过不下去哩。

兄弟俩,大致归纳好办法,分实行。

刘作伐下午放学,照例走的晚一点。两节课,牛得田不断跟他霎眼,闹得俞夏临出门,还问他,“是不是和牛得田有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