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 码亲(1/4)
吃过晚饭,刘作伐去北街,见老爷。
家里多,解放前分散外地的多,连祖爷,也到北京二十多年,没有回来。所以,家里排行,成大问题。
这边老爷脆说,咱们留下四家,就按咱排行,分作六老爷,十一老爷。余下三个个爷,就按顺序了。
十一老爷,刘时朋,在驾部。
六老爷岁数并不大,满打满算,才五十二。家里,普遍娶亲早。六老爷十二岁有孩,结亲五个,解放后,政府不许,被迫分开两个,实际,并没有离家,还在一个院里。六个男孩,就余刘则传爷在身边,有两个
孩出嫁,五个男孩,刘作伐他们这一支脉,就是从这儿继承下来的。
按照划分成分条件,老爷,理应是贫农。没有长工、固定短工;没有自家马骡驴大牲,两家合伙,虽然是自己孩子,但分开过哩;没有浇地用铁水车,四家用,也是和孩子们;土地,二十五亩,
均不到贫农数——好多
,不愿意,他家是贫农,全司马农都是贫农了!有买卖?买卖也是季节
,自家
做点膏药、年画啥的,不赚钱,是出卖苦力……往哪靠,都能靠上点,但又真不能划定。
又有不忿,他们家恁多,个个都是壮小伙,哪有贫农
模样?他们家种大烟,村里带
种,能没有钱财?
大家又算,家种大烟不假,那是
本
来前的事,几亩地(没有
能说清),后来
们学
家种,没有发财哩,他们种了两茬,能发财?要是这样划成分,全村解放前只要有地
家,都是地主!
得,咋着划分,都是贫农等级。
还有嫉妒的,他们家一亩地产量,顶得上别四五亩。抗美援朝,为啥从他家阁楼搜出七千余斤粮食?哪个千亩地主家,搜出这样数目哩?
可闹吵吵的,太多,太多的
。不信他家,能归到贫农?他家爷爷,也就是刘学林,那可是全村有名的能
。
几个在贫协,愤愤不平,还是老爷站出来,“最多,给划个中农。再无理,俺就去找地委领导说话!”
这样,才平息下来。
地委领导是谁,村都知道。自村的刘秀秀。刘学林家
,救过这个共产党
部,打死四个
本兵、七个皇协军,捐出五块大洋(实际是五根金条);汤阴县委,也有证明信,他们打死八个
本兵,
扰过
本侵略之类。
算是定下来啦。
六老爷们松气,幸亏爹有先见之明,家里
分散了,地上粮食埋起来了,动用的大件农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