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万贯陶贾(8/9)

二、三十,花费比马车还要便宜一半。

站在桥四处望去,错纵横的水路、四通八达的桥梁,构织成晴州热闹的景象,难怪有说整个晴州港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。

街道与河流两侧遍布各式各样的店铺。有的叫卖丝绸锦缎,有的摆满珠玉饰品,有的一连十几家都是胭脂水子用的披肩、绣带,甚至抹胸都堂而皇之地陈列出来,上面美的刺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大大小小的茶铺酒肆星罗棋布,挤满远道而来的游客商。

与建康不同的是,晴州店铺中负责售卖的大多是年轻子,她们大胆而且聪明,态度既不冷淡也不故作热,客询问时,几句语调柔软的晴州音一说,便让客心甘愿在店内一掷千金。

熙熙攘攘的群在晴州的大街小巷穿梭,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街边艺的歌声、说书声、围观的笑声、喝彩声……汇成一片。道路上的车马、桥梁上的肩辇、河道中的船只络绎不绝,连行的步伐都比别处快了许多,无不给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。

更让自己觉得惊奇同时感觉熟悉的,是晴州街比例明显比别处要高,随处可见一群莺莺燕燕的少在店铺中进进出出,挑选自己喜的货物;这在其他地方都是难得一见的景象。

观察片刻之后,程宗扬很快得出结论:这不是晴州比男更多,而是晴州子习惯和男一样抛露面,不像其他地方的子被留在宅大院中。于是另一个结论也呼之欲出——在晴州,有相当的独立地位和财产支配权。

程宗扬在一条贩卖丝绸的街巷旁停住脚步,简单用脉搏作为计时器计算。六百次心跳时间内,进街巷的客将近二百,其中超过一半。

按照高峰时段的客流量减半计算,每天仅这条街巷就会迎来四千名顾客,每花费十枚银铢,也有四万银铢的易量,一年就是七十万金铢。按晴州二十税一的税率计算,仅这条街巷的商税就顶得上整个江州。如果放大到全部晴州区域,这个数量会更加惊。说晴州富可敌国绝不是虚言。

过了一座石拱桥,丝绸脂之类的店铺渐渐少了,珠宝店越来越多,装饰风格也多了几分异域色彩。在街角一家酒肆里,程宗扬赫然见到几名金发碧眼的胡姬。

程宗扬心里一动,停下脚步打量这条街巷。

巷内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物,尖顶拱门两侧树立两根雄伟的石柱。镂空的柱顶嵌着玻璃罩,里面是两盏黄铜灯具,灯火长明不熄。门拱上方绘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