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(4/15)

力气之大真是让觉得不可思议。

好不容易越过重重难关,终于抵达位于另一旁的搭车月台,可惜这时候火车却还没有来。

由于这里的时刻表并不是自动更新,而必须依靠站务员不定时的出来翻动。

因此,看板上所列的时间,大多是仅供参考。

趁着等待时间,我们先到售票拿昨晚预定的车票,车票上竟然还有注明旅客的姓名。

等到过了一个多钟,火车终于姗姗来迟,临上车前,月台上的站务员还会拿着一本登记过的本子核对,确定旅客都无误之后,这才让上车,真是即落后又麻烦。

我们坐的是附有卧铺的等车厢,票价大约八十卢比。虽然里号称附有冷气,但所谓的冷气装置,也只不过是一台老旧的电风扇而已。

还好这时候印度的气温仍旧偏低,要是换作在夏天,湿热难耐的长途旅行,简直就跟受苦刑没有两样。

但有一点倒是非常奇特,那就是印度的铁路竟然有四种规格。在大铁轨的内侧,还可以同时见到有较小的窄轨并存,这种奇怪的双轨铁路,在其他国家几乎是很少看见。

据说,印度的铁路是全亚洲最早开办的,远在十八世纪的一八五三年,就已经有火车开通,至于兴建的,理所当然是英国

当初原本是为了将印度殖民地的棉花、茶叶等物料运送回本国,所以兴建了宽轨的铁路。没想到过没多久,英国本土面临经济不景气,于是铁路便由印度政府接手经营,为了降低制造成本,他们便改为兴建较小的窄轨铁路。

后来分散在印度各地的藩王和州政府,又为了自己方便,另外又铺设两种不同规格的铁路。结果四种规格互相错之下,居然也能七八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。

有时明明是位于同一条的铁路枝上面,但要到达目的地前,中途却还得换搭好几次不同的火车,以通运输效率来说,实在是不大理想。

目前印度铁路的总长度,已经超过六万多公里,规模在全球排名位居世界第四,是印度最普遍的通工具。印度在城市之间的通往来还有上下班,都要依靠火车来纾解,所以每到搭车时刻,常常满为患。

沿着一节车厢不停往前行走,我们最后总算找到写有我们名字的卧铺车厢。

包厢里的面积相当狭小,只有大约一坪再多一点点的空间。不过,只要想到这是在搭乘火车,自然也就无法对品质要求太多。

还好车厢内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